五月芳歇,六月琳琅。为加强各学科项目化学习研讨,促进各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5月31日,园区教师教育基地“项目化学习 ”(第四期)专题培训活动在星浦实验中学顺利举办。培训由星浦实验中学、星海实验中学、园区一中、星港学校老师为大家呈上的精彩又各赋特色的“项目化”学习课堂开启。
聚能课堂,立“项”创新
语文
星浦实验中学牛荃老师的《风雨人生我演,四海升平吾愿——杜甫诗歌专题阅读》借助项目化形式,以课本剧表演为依托,通过表演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伟大诗圣的认识。
星海实验中学陈丽娟老师的《壶口瀑布》从游记的文体出发,设计门票制作的微项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感受、感知、感悟,打通了学习和生活的边界,语文素养得以真正提升。
园区一中胡习双老师的《诗画一律,情深意浓——“古诗中的情景交融》以“四季之景”为主题设计诗画日历,在真实情境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刻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英语
星海实验中学钱静老师从Green Switzerland导入,以小鲨鱼 Little Blue到中国参观为线索,介绍了中国的环境保护。将三篇课外语篇进行串联,给大家展示了一个Green China,最后通过学生的海报设计,上升到建设Green World的主题。
数学
星浦实验中学郑然然老师的《解开校园中的高度之谜》引导学生通过实地测量找到旗杆高度的测量方法,当堂设计如何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汇报阶段,各个小组图文结合,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模型并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地分享感受与收获。
物理
星海实验中学张春孟老师通过创设无法利用鸡蛋浮沉辨别清水和盐水的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利用“宇宙号”国产巨轮让学生发现自制密度计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的建构,在发现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中迭代思维和提升素养。
园区一中袁梦老师的《小孔成像仪的制作》一课以探究小孔成像特点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通过树荫下的光斑和钨丝灯泡所呈的像,设置了两个探究实验,并且自制小孔成像仪再次验证,使学生充分感受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
星港学校唐安琪老师的《制作简易的密度计》以项目化学习理念为指引,以轮船在不同水域的吃水深度启发学生思考,尝试利用木块、筷子、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设计项目化实施的多项环节,利用制作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疑惑,对密度计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信息
星浦实验中学庞育春副校长的《校园五感地图》利用项目式跨学科探究活动,让学生循着形、声、闻、味、触五种感官看学校空间,通过“立起来”、“有智慧”、“吃得好”、“秀得出”四个项目,让学生体会学科融合、技术叠加的优势,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学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生物
星港学校朱慧老师以“拯救缺水的铜钱草”为项目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多次活动,如观察根毛、观察芹菜茎和南瓜茎中的导管、制作叶脉书签等,教学过程中还实现了与物理、化学、艺术的学科融合。在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学生最终掌握了植物吸水的原理。
地理
星港学校郑丽波老师以苏州网红美食街——葑门横街创设教学情境,以“葑门横街上的商铺老板和商贩要想让顾客品尝到最原汁原味的苏州味道应该到哪里去采购货品或原料呢?”为驱动性问题,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对苏州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进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美术
园区一中白洁老师通过“现代民居的建设中是否要保留传统民居”为项目开展的议题,从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带领学生了解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建筑是物质的载体,“致广大而精微”是人与自然情感的寄托,筑园的“淡泊、归隐”思想是传统中国建筑中人的性格的体现。
聚智行远,齐“项”未来
课堂展示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教授为参训老师们作了题为《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的讲座。
李教授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和抽丝剥茧的方式,为大家阐述了何为深度学习、为何要进行“项目式”学习及如何进行“项目式”学习。强调了深度学习的五大特征——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注重迁移应用、面向问题解决;并引导大家思考如何进行驱动性问题、学习支架、思维可视化及学习评价的设计。李教授还就具体学科举出典型的设计案例。在讲解过程中,李教授随机提问,相机组织当堂讨论,激活了老师们的思维,使老师们对“项目式”教学的理念有了真正深入地认知。
讲座后的精义讲坛邀请了四位参训老师就自己学科的真困惑和真问题做出提问,也表达了培训后的真切感受和受到的巨大启发。李教授详细解答了老师们的问题,对大家积极研讨的精神表示高度肯定。
积累项目化学习开展的经验,探索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路径,以此促进教师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方式,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是我们教学前行的方向与动力。
我们愿借着园区探索先行、与日进取之风,日益进取,坚持探索,让学习深度进行,让教育真实发生。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