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我校于2025年3月3 日至3月14日举办了2022届教师探航课活动。25位老师共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学科的育人功能,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满激情的课堂互动,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热情。
语文
朱珺瑶
《词人专题整合》
朱珺瑶老师通过模拟辛弃疾的“朋友圈”,串联其壮年、中年、晚年三首词作。从建康月下的“斫桂”壮志,到带湖醉中的“挑灯看剑”,再到北固亭上的“千古兴亡”,带领学生剖析这位南宋主战志士的人生境遇与词作深意,感受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热血孤忠与时代困局的永恒对峙。
孟婷
《木兰诗》
孟婷老师从分析木兰的自称词“女”、“儿”、“我”入手,品读木兰谦逊有礼、勤劳孝顺、坚毅果断、不卑不亢的人物形象;在分析文本时,抓住“愿、不做”等词语,从重音和停连角度,穿插朗读指导;最后将“女”、“儿”、“我”对应“小我”大我和“本我”,启发学生从木兰的故事中找寻自信自强的本我,并试写以《昭君的自我找寻》为题的小随笔。
王子安
《变色龙》
王子安老师本节课聚焦“变色龙”,从分析“变色龙”之变化与不变,感受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接着捕捉军大衣这一细节,进一步明确其权力的象征意义;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只有一条变色龙,揭示社会趋炎附势的本质;最终落脚到时代原因,明确小说主题——对专制制度的批判。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学生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刘靖涵
《孔乙己》
刘靖涵老师以孔乙己的“长衫”为钥,剖析其固守文人身份却困于现实的矛盾。长衫是尊严亦是枷锁,酒客的讥笑如镜,照见人性凉薄与时代病根。最终引导学生思考:放不下长衫的孔乙己注定沉沦,而人生当有直面困境的清醒与破茧新生的勇气。
数学
王辰
《平方差公式》
王辰老师秉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裁剪、拼接的方式,求出同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借此引出等式,运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加以验证,数形结合,水到渠成地引出平方差公式。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的进一步辨析,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其形式特征,并通过练习对公式进行熟练运用。
杨洁涛、陆晓雯、张雨倩、张会敏
《全等三角形》
数学组四位老师同题异构《全等三角形》,各展匠心。杨洁涛以题带点,梯度深化;陆晓雯提炼中考真题,强化“旋转型”、“翻折型”解题策略;张雨倩设置考点,展示模型提升解题能力;张会敏解析苏州中考题,提升复杂图形中辅助线构造思维。四节课异彩纷呈,夯实学生几何基础。
英语
蔺名岑
《8A Unit2 复习课》
蔺名岑老师灵活运用所学来描述外国与中国校园生活的不同之处,引发对学生校园生活差异的思考。通过练习高频考点,利用听力、对话和中考题型,让学生介绍自己期待的高中生活,利用比较级最高级描述自己将在高中作出的改变。贴合中考考点,强化学生基础,提高学生发散思维。
封咏琦
《U3 Integrated skills》
封咏琦老师利用多种阅读策略增强带入感、体验感,带领学生们走近、了解、探索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感受时代广场迎新年的氛围,体验中西方文化迎新年的差异;品鉴中央公园之美,体验休闲活动之趣,感受劳逸结合之乐;走进百老汇,欣赏音乐剧,引导学生探讨纽约昵称大苹果的内涵。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梳理出文体特征,并归纳总结。
卜溢
《8AU3单元复习课》
卜溢老师通过复习与旅行相关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巩固了Unit3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对话练习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对话和写作。特别是在制定旅行计划的环节,学生展现了较强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姜心怡
《U3 Integrated skills》
姜心怡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旅游应用软件为导入,引领学生思考旅游方式的变迁,跟随AI景点视频了解线上旅游的便捷性,由此过渡到听读结合的主线脉络:首先探析了网页使用方式,并及时练习对话进行巩固;其次,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开拓学生眼界,实现悉尼的背景知识积累和听力信息输入及关键词筛选;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化身导游,结合苏州特点,生成基于听读内容和实践应用的写作输出,开启新的线上旅程。
唐嘉绮
《travelling主题复习课》
唐嘉绮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八年级两篇文章的重要短语及核心句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来描述旅行经历、介绍事物特性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不同的旅行方式,学会欣赏不同文明的美丽,激发了探索世界的愿望。
袁云云
《8A Unit2 Revision》
袁云云老师以招募校园代言人为情境,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等多个维度对 School life 相关话题进行复习,涵盖学校的地理位置、设施,课程学习、课后活动,以及校园人际关系和个人感受等方面,切实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更流利地用英语描述校园生活,备考口语考试。
物理
蔡一顺
《光现象复习》
蔡一顺老师以如何看到光路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带领学生探究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接着由直线传播引出光的反射,借助相机让所有学生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通过讨论与实验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用课堂练习加深印象,让学生真正掌握该知识点。
唐佳龙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复习》
唐佳龙老师开设了一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复习课。以小孔成像为导入,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共同探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完基础知识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并链接中考考题,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掌握复习的重难点。
历史
匡一帆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匡一帆老师以“鸿胪寺实习官员”为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学生通过档案分析、史料对比和地图研读,梳理隋唐时期与日本、新罗、天竺、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细节,理解唐朝开放包容的原因。课堂以动态地图、AI自述和表格归纳为支撑,强化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并通过“一带一路”升华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明互鉴的价值。
生物
李双红
《人体的免疫防线》
李双红老师以人手上的病原体为导入,探究了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通过“擦伤化脓”实际情景的分析,理解第二道防线中主要起作用的吞噬细胞;“免疫小剧场”的生动演绎,加深了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理解。最后结合本节内容,学生们为“抵御病原体入侵,保持良好免疫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知识服务于生活。
王晓沛
《脊椎动物-鱼类》
王晓沛老师以“人类如若像鱼一样适应水中生活,需要具备哪些特征”为教学情景,通过美人鱼表演和溺水事故导入课堂,引发学生深思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类一样在水中长期生活;以鲫鱼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鱼类有哪些特征适应水中生活;最后,学生参考鱼类特征,利用AI作画技术,重新设计适应水中生活的人体构造,既巩固了课堂新知,又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
丁可
《一颗榴莲的万里旅程》
丁可老师以一颗榴莲进入中国的方式为线索,带领学生走进东南亚,探索其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对于榴莲运输途径的影响。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成果——中老铁路,探讨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兴趣与思考。
体育
边禹豪
《体能一变速跑间歇跑》
边禹豪老师的《体能-间歇跑变速跑》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分层次逐一递进,做到了课堂结构化,让学生的体能在方法的指导下得到恢复,同时对学生的身心进行了锻炼。
吉明星
《耐久跑》
吉明星老师以提升心肺耐力为目标,通过游戏导入耐久跑,克服了耐久跑课堂的枯燥性。通过游戏引导与呼吸节奏指导,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匀速跑技术。课后反馈显示学生疲劳感适中,90%达成预设耐力目标,同时培养了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为后续中长跑教学奠定基础。
信息
唐恬漪
《个人数字资源的加密保护》
唐恬漪老师基于项目式学习,以抗战情报站为主线构建情境,结合抗战情报的加密解密,设置了三重任务,重点探究了斯巴达密码棒、凯撒密码等数据加密方法,驱动学生自主学习wps文档、压缩文件加密的技巧,并分层设计了课后拓展微课、任务。最后以抗战八路军小战士跨时空的一封信升华到国家安全,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数字资源。
心理
胡春香
《你可以说“不”》
胡春香老师通过电影剧本创作形式搭建教学情境,借助学情调查、案例分析、自我探索、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在现实中说“不”的重要性,克服不合理的人际交往理念,激发学生说“不”的勇气;探索自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拒绝边界,合理把握说“不”的时机;在实际的情境演练中,帮助学生自主习得智慧说“不”的技能!
在探索中思考,在前进中成长。我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提供多种研讨、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并通过AI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分析,助力青年教师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专业成长。今日深研课堂教学,躬身教学实践,他日定能芳华满枝,硕果累累!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